> 资讯 > 观点 > 正文

武廷海:重视城市及其规划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0年11月16日,第八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正式开幕,恰逢建院二十周年,本届学术周融合传承、坚守、创新与展望,邀请各位大咖一起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1月18日上午,清华同衡学术周之分论坛“大国大局大势:城镇化与城镇空间”准时拉开帷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武廷海发表了题为《重视城市及其规划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主旨报告。
今年是同衡建院20年,这20年是中国大规模快速城镇化的2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从35%快速增长到60%,放在近200年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看确实可圈可点。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角度看,1900年英国城镇化率达到72%,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德国城镇化率60%的时候提出了中心地理论,法国城镇化率70%的时候提出了增长极理论,美国提出了新城市主义等理论。如果这是一个规律,中国现在是不是也要提出自己的规划理论?

200年来世界各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进程

在此背景下看中国,我们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了国家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分为城市更新、城市治理、住房制度、户籍制度、行政区划五个方面,这是当前城镇化和城市工作非常重要的时代需求。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看,未来城市规划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治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等基本保障,发挥城市在人民安居乐业与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这几点可以作为相当一段时期内城市规划的基本规范,要把城市规划工作镶嵌到治国理政的需求里。

最近习总书记在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的讲话,把城市工作提到跟改革、开放、创新等战略一样的高度。讲话中提到人民宜居安居、超大城市治理,把城市治理和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平行,这是非常强烈的信号。城市治理为人民,要把城市建成美丽家园,再次提出规划建设管理跟人民健康的关系、跟国家发展的关系。可见,深刻的社会经济变化和强烈的时代需求,要求城市规划改革必须破题。
以治理为核心的中国式城市及其规划,其实在中国规划研究史里已经得到了这样的基本认识。城市作为空间和社会治理的工具,具有两种功能:
(1)城市作为个体,是安民之所(盛人之器)。相应地,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选址、布局与营建、住房等问题(人居环境问题);
(2)城市作为群体,实现了著民于地,人-地-邑参相得。相应地,城市规划要解决城市在国土空间中布点、联系与体系化问题(国土空间问题)。
前者是我们传统城市规划经常干的工作。后者是把人民安置在土地上,人口、土地和城市之间保持一个均衡,即在国土空间里怎么进行城市的布点、城市怎么联系并成为一个体系,历史上规划就是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
例如《周礼》记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王”通过“官”来治天下之“民”,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设官分职”的前提是“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这两句话是空间性的,广义的空间规划怎么做?所谓辨方正位,辨方是资源评价,正位就是战略定位,体国经野相当于城乡规划。所以这句话就是说明国土规划和城乡规划是完整的一套工作。

《周礼》中空间规划体系与技术方法的内在关系

汉代奠定了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基本制度。《汉书·食货志》对“城”有大量的论述。“财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养成群生,奉顺天德,治国安民之本也。”“财”是“治国安民”的根本,就是用经济的或市场的手段解决政治和民生的问题,这是自古以来治国的最高纲领,而不是累积多少钱。基本思路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亡贫,和亡寡,安亡倾”。现在我们也遇到这个问题,改革到了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些问题都浮现出来了。所以公平、和谐、安定是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的追求。

“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圣王域民的办法首先就是安居,通过居住安全-区画均等-市场流通-学有所教,把“均-和-安”在物质形态、人居环境、国土空间设置上进行安排,这个安排要有标准,但是并没有讲效益最大化。
“士、农、工、商,四人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职能分工了以后都要充分就业,王、官、民各司其职、尽其能、尽其力,所以古代“王-财-城-民”之间有一种内在关联,圣王通过“食”与“货”乃至“财”来“聚人”,凭藉“城”这个空间形式来“域民”,不是搞房地产。因此,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职能从属于政治需要,这与西方工商业城市是显著不同的。
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城市的性质和中华文明的关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秦以来建立了郡县制,至今还是基本按这个秩序走,城市体系和行政体系高度吻合,我们为什么可以成为大国?因为国家的形成,有赖于以一个个城市为支撑性节点和纽带,不断实现空间的整合与传承,构成一个体系,而不像西方国家一个城市就是一个体系。我们的城市体系和交通网络相辅相成,与大国山河相得益彰,长江、黄河、运河、长城都是这样,构成一个大国的体系,中国城市体系在国土空间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枢纽的作用。
比照西方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在现代科技文明特别是新科技革命进程中的城市复兴。从全球来看,我们在创新方面、引领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汲取并融汇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科技文明成果,自觉构建和落实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保护好和利用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文化景观,传承好中华先民利用大自然法则处理人地关系的规划遗产,探索基于自然的未来城市解决方案。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