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观点 > 正文

聂辉华:城市更新不能“嫌贫爱富”也不可“内外有别”

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和固有政治形态面临空前压力,变革一触即发。在改革红利与中国新经济的增长动能不断切合的背景下,如何使发展更具备增长包容性?如何让产业政策贴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探索出符合全球化视野的中国模式?城市经济如何有效带动城市更新?

本期受访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聂辉华

Q:城市群的理念提出至今,在您的观察中,区域性政策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

聂辉华:区域政策中最重要的是给予创新空间,给予“改革权”,允许先行先试。比如,简政放权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需要去主动招商引资,找到好企业,尤其是产业链招商,然后做好各种服务工作,而不是等着企业找上门。

Q:国内很多城市在陆续落位了聚焦高科技和先导产业的扶植政策之后,对于传统的产业链应当给与哪种类别的政策支持?

聂辉华:一个城市的活力反映在很多方面。实际上,科技人员越多,工作越有价值,他们生活的机会成本就越高。此时,就越是需要配套的生活服务。那么,谁来提供这些服务呢?是那些不那么“高级”的劳动密集型工人和服务员,包括钟点工、快递员和清洁工。所以理论上讲科技人员越重要,为之发展的配套服务也会跟着重要起来。

Q:您认为城市经济如何有效带动城市更新?有报道显示在未来20年的发展预测中,地产行业将会有50%以上的开发企业把业务拓展至城市更新板块。那么以国内核心城市群的地缘关系为例,哪种“城市角色互补的主张”将会为城市更新的理念输出新依据?

聂辉华:城市更新是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目标是让资源实现最优配置。因此,最重要的方面是城市规划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要尊重市场规律,而不能扭曲市场功能。第一,规划要适当超前,不能局限于当下。第二,规划要尊重市场规律,并及时根据市场规律调整;第三,要把效率和公平结合起来,要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不能“嫌贫爱富”,也不能“内外有别”。一些大企业、大的经济体,如果要与城市级的经济来合作的话,也会先看到你这个城市是怎么样对待这些低端经济体的,你怎么跟他建立起一种企业关系。然后我认同了你建立的普遍关系、觉得安全了,我才会来。这就相当于是一种产权保护或者说是一种契约关系。你来我这里做生意,我能保证你的安全、你有投资回报,这样你才敢来投资。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微企业需要平等经营权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放任这些权益被剥夺和吞并,那么大企业也会考虑:你会不会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也来剥夺我的权益?对于发展市场经济来说最重要的是两个因素,第一自由竞争,第二产权保护。此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不能进入竞争,没有好的产业保护,谁敢来做生意?

Q:最后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些您最近的研究和观点。

聂辉华:城市资源的配置,既要公平又要效率。现在是貌似公平,又限制了效率。因为现在主要是根据行政等级配置资源,直辖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普通地级市,而不是根据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跟城市行政级别有关,而不是城市中企业自身效率的反映。例如,义乌早就是地级市的规模,而苏州早就是省会城市的规模。越大的城市级别越高的城市,它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更低的税收,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更多的改革空间,更多的立法权,这都是不对称的竞争。下一步,要改革城市管理体制,理顺不同层级城市的关系。如果中国要让城市竞争焕发出活力,我觉得应该逐渐减少城市的行政级别在资源配置中的干扰作用,也就是说真正让市场作为资源的决定力量,而不是让行政级别作为资源的决定力量。主张城市的公共服务应该以服务的人口为主要依据,而不是以行政级别为依据,这就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