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校园 > 正文

扬大毕业生心系扬州发展 毕业设计情满扬州

龙虬庄遗址公园效果图

“我们在扬州的4年学习生活,见证了扬州的发展和变化,对扬州也很有感情。离开扬州之前,我们决定为扬州的城市建设、古城保护、新农村建设等设计一些项目,既作为我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也能为扬州做点贡献。”昨天记者在扬州大学采访时,该校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系2022届毕业生们对记者说。今年该系共有56名毕业生完成了27项毕业设计成果,其中有不少涉及扬州的项目,从这些项目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扬州的“不了情”。

倾心古城保护

关注南门、龙虬庄两大遗址

扬州南门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何进一步做好南门地块保护与更新?顾磊、吴婧婕、梁敏同学共同完成了《扬州南门地块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该设计研究在大量文献研读、现场调研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块的地理、人文、社会、经济等状况,充分利用地块现有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提出了基于“空间原型”理论的理念,进行地块特色故事线设计,再现地块历史文化记忆,充分发掘南门遗址的历史、景观及旅游价值。

南门地块规划效果图

高邮龙虬庄遗址是江淮地区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刘思雨、杨雨晨、曾世杰、周建设、买买提玉同学开展了《龙虬庄遗址公园北侧村庄活化利用设计研究》。该设计研究结合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的利用,探索基于特色田园的“未来乡村”建设模式,确定了将其打造成符合现代乡村旅游规划发展要求的生态田园旅游村的目标。在产业功能方面,着重打造服务于遗址公园的旅游及其服务配套项目以及水产养殖、田园种植等项目,提升环境品质,建筑风貌与龙虬文化相呼应。

添彩小秦淮河

活化利用小秦淮河沿岸地段

小秦淮河是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内城河,如何对沿岸地段进行活化利用?朱梦依、朱芯怡、阿拉努尔同学完成了《画沙印泥——扬州小秦淮河广陵印刷厂地段活化利用研究》。

“小秦淮河两岸空间层次丰富,蕴含深厚的历史文脉,具有城河一体的独特空间特征。”朱梦依介绍,“我们研究的课题以画沙印泥为主题,通过对该地段及周边的改造,达到保护与复兴小秦淮河广陵印刷厂地段的目的,打造宜居宜游,集商业、滨水、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历史文化街区,以市井文化吸引游客,带动片区经济文化发展。”

龚文、吴越、王霜霜、陈俊明同学的设计作品是《只此青绿——扬州市大舞台地段规划与建筑设计》。该设计以如何打造具有扬州味道的生活街区为出发点,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将园林楔入街区”的概念,通过对扬州园林的空间构成手法的转译,形成具有普适性的生活街区保护更新与活化策略。

更新工业遗产

让老厂房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

随着城市不断更新发展,留下了一些老厂房等工业遗产,如何将这些老厂房进行活化利用,让其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赵微、吴秋燕、刘佳玉同学以《旧厂址·新生活——以乡镇服务为导向的瓜洲滨江锻压机床厂更新再利用城市设计》为题,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城市更新的角度出发,运用大数据分析、问卷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最终选择了乡镇服务作为整体设计导向,通过置入相关配套功能,来改善区域现状和社会环境,激发地段活力。设计方案充分发挥地块的区位、文化优势,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融合区域功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乡镇发展、能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的厂区改造模式。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