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核心提示

  对待儿童友好,将“儿童优先”理念融入发展是一座城市文明与魅力所在,也是它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湖南省长沙市在“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中,用孩子的眼光寻找城市规划建设短板,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从多个层面营造儿童友好空间,引导全社会共同给孩子们一份安全守护、一方幸福乐园,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曼德拉说,要想看一个社会的灵魂,必须要审视他们对待儿童的方式。

  儿童,是城市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如果我们能为孩子们建设成功的城市,那么我们也将为所有人建设成功的城市。

  1996年6月5日,在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第二届人类居住大会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概念——“不论是大中小城市或社区,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截至2020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0个“儿童友好型城市”,我国长沙、深圳、南京等16个城市正在创建中。

  2020年11月20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代表马杰到湖南长沙——全国首座儿童友好巡礼城市考察,在调研了一系列学校、社区、医院之后他坦言,仿佛找到了自己孩童时期的感觉,“长沙市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尊敬自然、顺应自然、爱护自然,打造了很多与孩子们友好互动的空间,希望这样的实践能够在更大的范围中去推广和建设。”马杰说。

  国土空间规划发挥乘数效益

  在长沙面积最大的楼盘之一雨花区中航山社区,自然地势被布置成错落有致的儿童游玩场所:地势平坦处,设计了以巨型镂空蚂蚁雕塑和瓢虫半球体造型为标志的昆虫主题乐园;坡度较大处,建设了可以让儿童登上滑下的蚯蚓滑梯和攀岩墙;低洼处,则打造了阿基米德取水器和由蜿蜒“河道”等组成的模拟水生态。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社区中的自然活动场地。长沙万科供图

  无独有偶。“网红打卡地”——圭塘河生态景观公园,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定位为“儿童友好”主题,兴建了儿童自然阅读现场、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等特色设施,以水系为纽带串联起体育、文化、休闲的儿童友好城市空间。
中航山社区和圭塘河生态景观公园是长沙将儿童需求贯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缩影。正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保护处处长彭文儒所言:“长沙城区有很多绿地、公园、图书馆可供孩子们休闲玩耍,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满足了儿童的基本权利。”这一切,与国土空间规划密不可分。

  2015年,长沙市在全国率先发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动员令”,由市委书记部署、市长挂帅,创建工作写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儿童友好战略纳入《长沙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两个全市性宏观规划中,提出建设儿童友好、老年关爱、青年向往的幸福城市;修正了《长沙市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综合采取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的方式,基本解决“上学远”和“大班额”问题。

  从实施《“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6~2020 年长沙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再到发布国内第一本“儿童友好型城市”官方白皮书,全市围绕“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三方面目标任务展开的创建格局逐步形成。

  “5年来,我们坚持‘从一米的高度’规划建设城市。在微观业务层面,将城市规划建设与儿童需求无缝接轨,致力于给孩子们一片碧水蓝天、一份安全守护、一方幸福乐园。”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冯意刚介绍说,在“五级三类四体系”国土空间规划总体框架下,长沙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准规划”作为市、县、乡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引领,更加注重规划的可实施性和群众获得感。“儿童友好”的具体抓手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相关的技术规定和专业导则、图则,以及日常的规划管理。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幸福里社区参照欧洲标准建设的“云朵乐园”儿童活动场地。

  “我们在编制和审查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会充分保障直接为儿童服务的地类,如幼儿园和学校用地、社区绿化用地。”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慧芳告诉记者,长沙高新区是其中一个典型。该区将“儿童友好”内容纳入规划引导性条件,在经营性用地挂牌前通过城市设计图则对广场、绿地等给定需设置的相关内容要求;在经营性项目、公园、幼儿园、学校等规划设计方案报批时,要求设计方案加入“儿童友好”专篇;在学校、社区公园等建设了一批开放区域、爱心斑马线、公共场所标准母婴室等“儿童友好”空间。

  王慧芳介绍,长沙市还编制了中小学、幼儿园专项规划,基本实现幼儿园300米服务半径、小学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在空间治理方面,编制了15分钟生活圈规划,以1~3平方公里为单元打造了以街道为基础的400多个15分钟步行生活圈,完善了相关配置设施,并利用城市品质提升的契机,把“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全面渗入到公园、街道、棚户区改建中。

  “我认为国土空间规划最大的意义在于多规合一,既有利于科学的规划引领又综合了项目审批、评估监督,通过各类规划让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发挥出乘数甚至指数级的影响力和效果,又能把所有关于儿童友好的想法真真切切落到空间上、落到实处,落地开花。”作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的牵头人和主持人,王慧芳深深地感觉到这项工作是常青产业,意义深远。

  创新“情境式”儿童参与模式

  “用孩子的眼光去寻找城市的问题将会特别敏锐。如果能倾听孩子的思想和需求,那么这个规划师一定是最聪明的规划师。”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儿童友好促进中心主任孙思敏是一位7岁孩子的妈妈,也是极力倡导儿童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治理的资深规划师。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社区小小规划师活动”探索儿童参与规划模式。

  2018年长沙市发起“儿童空间微改造设计竞赛”,设计单位和高校参赛团队自主选择儿童日常使用频繁的空间,如社区空地、公园、学校、绿化带等处1公顷左右的地块进行微改造,由儿童投票选出最优方案。这是全市首次按照儿童的意愿作出规划决策,其中部分优秀方案已经实施。

  孙思敏在桂花公园旁生活了8年,接到竞赛项目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家门口的小公园。为了精准对接孩子们的需求,孙思敏团队邀请“小小规划师”进场进行细致地检测,并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完善规划。比如,为检验“跳房子”区域是否受欢迎,规划师们绘上游戏格子后,“守株待兔”躲起来观察研究游戏中孩子的行为……面积不到一万平方米的桂花公园在规划师的努力下被设计成3个不同活动区域、7个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主题活动场所。“这次设计竞赛,让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内容与工作机制,重点探索了情境游戏式的儿童参与规划模式。”

  “情境式”儿童参与规划模式还体现在充满童趣的策划活动中。

  2018年,长沙联合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国内9座城市规划馆和海外两座城市共同策划了《好玩的城市》活动,通过竞赛比拼、科技互动激发青少年对城市规划的热爱;组织开展“发现星城”活动,邀请不同领域专家走进学校宣讲,发动中小学生走出校园发现城市规划建设的不足,全市3000多名学生提出了约 400多条建议与意见,部分建议被充分吸纳至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

  长沙还推出了一款好玩的APP——扎针地图。学生、老师和家长在地图上标记儿童出发点与目的地,设计师据此设计公交路线、慢行步道等,职能部门则负责修编相应的交通规划、制定管理条例、建立安全机制。

  规划的种子从城市播撒到了乡村。记者了解到,长沙积极组织规划工作者下乡,吸引儿童参与乡村规划。如今已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了扶贫点的志愿支教活动。

  “这些年,我们探索建立了一套具有长沙特色的儿童参与规划机制,力争让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都能听到儿童的声音,这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至关重要。”王慧芳说。

  建立完善多方联动长效机制

  长沙是由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牵头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长沙创建工作起步较早,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整合资源,营造儿童友好文化氛围和全社会各行各业联动参与方面表现突出,这其中,规划部门的牵头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城乡规划高级工程师潘裕娟告诉记者,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关注“儿童友好”的规划方案,长沙的实践值得各地学习。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3月12日,长沙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儿童友好成长林活动。

  一是推动共建共治,强化横纵联动。横向层面,长沙成立了市级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以儿童为中心,“行政+社区、学校、企事业、公益组织、媒体”多方联动的城市治理体系,目前首批创建的“儿童友好型”试点学校、企业有近50家。纵向层面,搭建了市级—区县—街道的工作实施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作用,让“银龄规划师们”献计献策。

  二是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全民参与。运营了“长沙儿童友好成长树”微信公众号,搭建儿童与城市共同成长的线上线下活动平台;组建由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单位构成的专业团队以及儿童、家长组成的儿童议事会。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单位以行动落实到“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工作中。

  在长沙“儿童友好型”试点学校泰禹小学,用彩色积木拼成的白鸽壁画,二十四节气的柱子长廊,以及围着柱子构建的阅读空间,均来自学生的创意。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泰禹小学改造后的体育馆充满童趣。泰禹小学供图

  去年6月新成立的国际化三级妇儿专科医院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在规划建设之初就积极响应“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倡导,探索实施了“安抚式诊疗”模式,用草莓贴纸奖励每一位勇敢完成治疗的小朋友;设置了卡通小火车、小丑表演专区,将孩子们印象里“冷冰冰的医院”变成了游乐场。

  长沙规划展示馆立足于通俗、易懂、互动三个关键词进行布展设计。比如,历史文化名城展区现场复原了太平街局部,漫步其中可真切感受到长沙的历史底蕴;“规划大讲堂”展区将控规、城市设计等规划成果转化为电子卡通读物,小学生也可快速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
  “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从全国层面来看,长沙儿童友好城市的先行实践是城市民生需求和国际倡议引导结合的产物,是国内走在前列的、实验性很强的规划实践。”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在规划领域研究“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学者,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沈瑶长期致力于国际前沿理论和国内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并于2015年在长沙成立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城市研究室”。
她认为,儿童友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五级三类四体系”有非常多的结合点。宏观层面上,深圳、长沙都将“儿童友好”纳入总规和远景规划,具有非常强的宏观战略性;中观层面,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都有非常具体的抓手和“儿童友好”结合起来;微观层面,结合空间治理的创新,儿童和社区、学校等空间治理具有非常紧密的黏合特性,这些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队伍建造出数十个“童戏”空间。

  “儿童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对自然体验的需求度远超过其他任何年龄层次,反过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又对大自然产生影响。按照‘全空间全要素覆盖’的理念,未来‘儿童友好’理念将进一步和国土空间规划深度融合,连接更多自然要素。”沈瑶举了个例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能够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提供数据整合平台,可以更好地分析、导控、反馈工作实施效果,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

  记者了解到,依据《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未来,长沙市将着力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幼有善育”儿童服务体系,将“儿童友好”向更多年龄段延伸、向乡村延伸、向相邻城市延伸、向产业延伸,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路径。

长沙:将儿童需求融入国土空间规划 营造儿童友好空间

贝拉小镇融合IP理念,打造以综合素质训练、生活体验、艺术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素质教育产业小镇。

  “建议教育、民政部门进一步融合到‘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中,现阶段,教育理念和维护儿童权益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向‘儿童友好’社区的空间规划和治理方面倾斜。”沈瑶建议。

  “一项富有开创性、前瞻性的工作首先是整体社会氛围的营造和宣传,接下来关键在于如何实施和落地。”潘裕娟认为,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和规划传导监督机制的建立是两大抓手,这样才能有力推动“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孩子有他们自身的逻辑,缺少的只是经验。”妈妈规划师孙思敏最关注的是如何选择更合适的方式,让每一个稚嫩的孩子勇于表达、准确表达自己关于空间规划的想法。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彭诗雅同学于2019年受邀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德国主办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峰会。她认为,当一座城市对儿童露出最真挚最友好的微笑,在这座城市长大的儿童也会将温暖包容、和谐平等、开放创新注入城市的未来。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