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上海:让建筑讲好历史故事

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思南公馆、杨浦发电厂……这些特色建筑深深烙印在上海人脑海里,因为它们不仅承载着一段段渐行渐远的历史掌故,更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与记忆。始于2018年的“建筑可阅读”活动,日渐成为上海用活都市旅游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文化正能量的有效抓手。如今,“建筑可阅读”不仅融入了市民的休闲生活,让更多游客触摸到城市的文化印记、感受到城市温度,而且成为上海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双向赋能平台。

水岸联动 邂逅浦江两岸的建筑之美

说起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由52栋风格各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组成的万国建筑博览群,不仅见证了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国门的屈辱历史,也辉映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辉煌篇章。

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对面,是浦江东岸陆家嘴金融风貌区,坐落着上海标志性建筑物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现代建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城市的轮廓线。

从2018年起,上海市不断提升浦江两岸休闲品质,全线贯通滨江步道,以文旅融合、水岸联动的形式,让市民游客通过阅读滨江两岸的建筑感受独特的上海城市文化肌理。

搭乘浦江游船赏两岸风景,是众多外来游客的第一选择。一艘张灯结彩的“船长一号”游船徐徐驶过东方明珠电视塔,柔美的解说词在夜色中荡漾:在船的左前方,浦江东岸的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摩天高楼直插云端,邻近的浦东世博园、艺仓美术馆、民生码头等公共文化空间,连接着城市的未来。右前方的浦江西岸,则是上海的摩登岁月,外滩开埠史、码头文化、世博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处处是怀旧与时尚的隔空对话……

随着“建筑可阅读”活动的深化,沪上一些旅游企业围绕水岸联动做文章,推出水陆旅游线路,带领游客阅读建筑、阅读上海。例如,浦江游览游轮公司携手teamLab推出了全新经典线路,游客除了可以去打卡“网红”无界美术馆,还可以登上黄浦江五星级游船——“水晶公主号”游轮,以全新视角邂逅浦江两岸的建筑之美。

城市“考古” 从老洋房民居感受城市温度

在推动“建筑可阅读”活动中,人们发现除了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外,上海还有万国民居建筑博览群。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建红介绍说:“衡复风貌区是上海都市旅游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是‘活着’的民居型万国建筑博物馆群,共计有950幢优秀历史建筑、1774幢保留历史建筑、2259幢一般历史建筑,总面积7.66平方公里,是上海保护规模最大的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上海城市文脉的发源地和承载区。”

武康路是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精致缩影,可以称作是一座开放式的历史建筑博物馆。2020年年底,为了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能够走进建筑、了解建筑,由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组织相关企业开展了一场“建筑可阅读”系列城市行走活动。

行走活动以“阅读上海近代建筑风格——认识武康路上的万国建筑”为主题。行走路线以武康大楼为起点,沿途经过原意大利总领事官邸、密丹公寓、威尔金逊花园、柯灵故居、武康路100弄等,由毕业于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的应伊琼现场讲解。多年来一直从事历史建筑修缮工作的应伊琼,从专业的角度解说各类建筑特点,带领大家捋清西班牙式、英式、法式等不同住宅建筑的风格,受到游客的欢迎。

“色彩明亮的拉毛墙面、拱券门廊、红瓦屋顶、木质屋架,英国式花园住宅,带有螺旋曲线装饰的西班牙式小洋房,简洁精巧却也不失装饰艺术韵味的现代式公寓,还有法国的文艺复兴风格以及上海为数不多的地中海式花园住宅……”应伊琼一一道来,并深入解读建筑风格背后的城市发展历程,为大家讲述藏于武康路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让游客听得入迷。

据了解,此次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策划的“建筑可阅读”系列城市行走“考古”式活动,还依托陆家嘴读书会的优质资源,通过介绍建筑类的相关书籍,如《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上海武康路建筑地图》等,结合实地探访,让市民游客获得从书本到现场的全新城市体验。

红色实景课堂 让工业建筑和观众“情感对话”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旅游业蒙受损失。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旅行社的本地游、红色旅游和城市微游产品日益走红,“建筑可阅读”活动也更加广受欢迎。申城东北角以杨浦滨江一带为代表的工业建筑也在各方努力下,与上海市民游客展开了“情感对话”。

“国棉十七厂以前是裕丰纱厂,那时候,再往东是定海路桥,有亚细亚火油公司仓库,西面是杨树浦发电厂……”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推动的红色实景党课,为杨浦滨江的工业建筑增加了“温度”。

“国棉十七厂所在的上海杨浦区,曾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发电厂、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的十多个第一,杨浦滨江岸线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如今,有了可以沿着红色跑道奔跑的健身场,有了可以眺望黄浦江的网红打卡地‘绿之丘’,有了孩子们踩着滑板车玩耍的游乐园,老工业区还迎来年轻的在线新经济……昔日‘工业锈带’转型‘生活秀带’,一条‘生产之江’成为人人可共享的‘生活之江’。”2019年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铜奖获得者孙国英向参加“微游”的游客们解说时如数家珍。

“杨浦滨江的最大亮点与最独特优势,就是工业遗存。历史被保留下来,这一城市会客厅就拥有了百年共鸣。最开始,一些老企业并不同意把废弃的塔吊、金属设备留在现场,想拆除带走,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将设计理念一一告知,才有了从‘锈’到‘秀’的转变、‘古’与‘今’的对话。”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如今,百年制皂厂中,废水处理管道变成了时光隧道,废水池成了下沉式空间;一个工厂外墙上爬山虎与墙壁已“共存共生”,也作为城市记忆保留了下来。今年上半年,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亮相。始建于1884年、更名于1902年的“祥泰木行”旧址被整修成为公共开放空间,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书喝咖啡,还能找回历史记忆。在“城市乡愁”互动展区里,里弄里的砖瓦痕迹,旧改留下的红色木门、灰色砖墙、锈迹铁网、弄堂门牌,都在讲述变迁里的光阴故事。

颇受游客欢迎的金牌导游孙国英说:“红色实景党课是让市民游客‘走进’建筑最鲜活的方式。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可以让建筑‘活’起来,焕发更强的生命力,增添发展的新印记。我们阅读法国梧桐树下的老洋房、石库门里弄,阅读一处处名人故里、历史遗存,阅读亭台楼阁桥寺塔,阅读嵌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地标……当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在现今日常生活中被激活,建筑,就是历史与当下最好的连接,成为上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

孙国英的个人感悟,恰好道出了上海持续开展“建筑可阅读”活动的深远意义。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