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2010年10月,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外立面将亮相

昔日的工业遗迹加上

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在通州张家湾设计小镇,

一处老厂房正焕发出新活力……

9月的北京已经有了凉意,位于通州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工地现场依旧火热,地面和地下多个作业面正在同时施工。开工不到一年,这里主体结构已经完工,预计10月下旬实现外立面亮相,年底将全面完工,成为一处国际级的设计、创新产业集聚地。

这里曾经是北泡轻钢厂夹芯板车间。北泡轻钢厂建于1999年,是一家生产压型钢板、夹芯板等材料的国有企业,共有钢结构、夹芯板等生产线30余条,钢结构年生产能力5万吨,是张家湾工业开发区的大型企业。2019年,伴随首都城市发展深刻转型,张家湾工业开发区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开启了“腾笼换鸟”。

今年年初,设计小镇平台公司通投公司年初完成了北泡轻钢厂地块的收购,为老厂房谋篇布局,开启新生。根据统一规划,北泡地块被定位为文化活动核心展区及综合服务配套区,其中一期用于建设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永久举办地和主要会场,占地面积达1.1万平方米,总建设规模约1.8万平方米。

走进项目工地,内部钢结构还能依稀看到工业遗迹的身影。作为老旧厂区存量利用的示范工程,项目旧钢材利用率超过40%。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不拆真、不作旧”,延续现状肌理,彰显新旧交织。”设计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一座1999年建造的单层钢结构厂房,厂房内部钢结构梁柱结构及斜撑等构件完好,具有典型的工业特征。在对主厂房的拆除中,原有钢结构被悉数保留,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厂区空间形态和厂区肌理,达到“老肌理、新内容”的设计目标,完工后会呈现出时尚工业风、红砖风格相结合的效果。

裸露在外的钢结构处处彰显着工业风,所有旧钢材都进行了加固处理。原有的钢梁是“工”字形,做了加固处理后是“王”字形,一层结构改造为三层,安全性上做足了文章。

设计中既有传承,又有革新。在主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空间和体量通过前瞻性的设计实现了扩容。项目现场,一座现代化的“凸”字形长条建筑已初现雏形,整体采用三跨式结构,其中两侧维持原有高度不变,中间做了挑高处理,最高处达到了15米。同时,增加了地下空间,将用于停车和设备用房。

从沙盘上可见,项目采用了“毯式街区”的理念,规划了环状绿化景观带、慢行步道、下沉广场,实现了工业区向设计小镇的转型。

尤其是正对主入口的下沉庭院为配套功能提供了有活力的前区广场,设置了围合式的剧场看台,在这里可以举办音乐会、发布会等活动,打造立体化的休闲体验环境,将人行桥设计成拱形结构,既解决了大跨度的结构问题,又能融入传统的中式拱桥元素,呼应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作为设计小镇的平台公司,积极落实市、区两级政府的要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高效引入优质产业;同时通过合理改造,大幅提升建筑的使用率。”通投公司资产运营部卢林川介绍,尤其是未来这里将打造前沿信息发布、文化活动举办、功能性办公、展示交易的设计中心,挑高空间将满足展览净高与面积需求,构建出独特的建筑空间效果。

除了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外,北泡地块内还规划设计了其他功能板块,将分为三期进行开发。其中,二期位于永久会址的北侧,原是北泡厂原有配套用房,将被规划为家园中心、托幼设施、餐饮等,为整个设计小镇提供配套服务;三期位于项目最南侧,将建成综合研发中心,目前已吸引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下属优势产业板块入驻,未来可为小镇导入投资、规划、设计咨询、城市建设、信息传媒等各个阶段的完整产业链。

从远期来看,这里将以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为中心,与东侧沿铜牛东路形成的公共创新活力带无缝衔接,成为整个张家湾小镇启动区打造“毯式街区”的重要节点。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