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行业 > 正文

从老工业建筑到城市复兴新地标 看百年首钢“变形记”

9月2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开幕。作为本届服贸会的主办场地之一,首钢园承接了8大专题展及相关的高峰论坛与配套活动,共设展览场馆15个,展览面积9.4万平方米。独特的工业遗存风貌与全球顶尖的现代化展会融合碰撞,为与会者带来不一样的展会体验。

老厂区被赋予新功能 工业遗址变身新展馆

遵循绿色低碳原则,首钢园展馆主体采用钢结构设计,可实现材料后期回收利用。开放式展馆采用装配式张拉膜结构,避免对原有地面的改动。展馆的膜结构屋顶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最小限度索取能源,为会展提供服务空间。

首钢集团副总经理 梁捷:今年1月份基本确定今年服贸会部分展览由首钢承接,挑战还是很大的,我们花了三个月时间出了5版设计规划,我们觉得要侧重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把会展区域定位为聚落式的、有公园游历感和沉浸式体验的会展区域,大家可以看到壮丽的工业遗存,我们把原来老的工业建构筑物改造成新的功能区域,他们也可以去体验,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园区内的工业遗址也被赋予新功能,脱硫车间变成了媒体中心,焦化厂房变成了食堂,刀具车间、修理车间、原料系统仓等工业建筑变成了现代化的会议室。

从老工业建筑到城市复兴新地标

首钢诞生于1919年,进入21世纪,为适应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从2003年开始,首钢进入搬迁调整、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阶段。2005年2月,国务院批复,2010年,河北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和北京钢铁全流程停产。

首钢搬迁,老厂区留下了8.63平方公里的开发空间,成为北京市城六区内唯一可大规模、联片开发的区域。首钢组织团队有针对性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改造案例,运用织补城市、海绵城市、城市复兴等理念,对首钢遗产进行规划设计。2015年7月31日,当国际奥委会在第128次全会上宣布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地时,首钢园迎来了又一次转型发展机遇,它向冬奥组委发出了邀请。

曾经存放炼铁原料的西十筒仓,被改造成北京冬奥组委办公楼,周边引入咖啡厅、酒吧、餐厅、公寓、酒店等生活配套设施。2016年5月,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首次向媒体开放,沉寂多年的园区悄然苏醒,曾经火花四溅的钢铁园,成了冰雪冬奥的新地标。

“改造是为了使用 一定要考虑人文功能”

历经多年改造,工业遗存和现代元素在首钢园完美融合。精煤车间、运煤车间改造成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和冰球四个场馆;原为空压机站、返矿仓、电磁站、N3-18转运站的4个工业建筑被改建成洲际智选酒店;记录辉煌历史的100多米高的“三高炉”,现已成为首钢工业文化体验中心。

首钢园原首钢制氧厂区内,长160米、高60米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昂首挺立,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城区唯一的雪上项目比赛场地,赛后将成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大跳台。

奥组委周边的道路还做过国际的滑雪积分赛,我们原来没想过城市道路铺上雪,然后老外真的就来了,就把积分赛做了。但大家都说特别喜欢,说还能看看高炉什么的,说之前没有做过一场比赛,是和工业遗存相结合的。

从首钢轧钢工到冰壶制冰师 “为运动员打造更高质量的冰场”

首钢搬迁时,很多职工面临新的选择,19岁就进厂的轧钢工刘博强选择了留下。冬奥组委入驻后,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的任务落到了首钢人身上,刘博强如今是首钢园运动中心的一名制冰工,领衔首钢北京园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冰壶馆赛道制冰工作。

与刘博强一样,百余名首钢职工现如今成功转型冬奥保障服务人员,在制冰扫冰、场地维护、安保物业等新岗位上再出发。首钢停产前,姜金玉曾是一名天车司机,每天窝在30米高的驾驶室内,操控着手柄作业。

走城市更新这条路 “百年首钢依然在引领潮流”

除了比赛,首钢园还承接时装秀、科幻大会、音乐节等多种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打卡。百年首钢,在经历了“凤凰涅槃”般史无前例的转型后,焕发了新生。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