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观点 > 正文

黄馨谚:后疫情时代建筑设计更关注健康需求和多功能性

伍兹贝格全球高级董事合伙人兼上海办公室负责人黄馨谚

建筑设计之于城市,不仅是历史内涵与人文风貌的彰显,也是精神气质与个性魅力的体现。随着国内城市发展提质与革新需求的日益增长,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也日趋蓬勃,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国际知名建筑师事务所伍兹贝格看来,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历史背景或文化元素融入场景和场所设计,反映城市的精神是建筑设计之本。

“设计之前需要研究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在尊重这个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现代的手法去演绎它。” 伍兹贝格全球高级董事合伙人兼上海办公室负责人黄馨谚在3月16日举行的“澳中建筑设计力交流会”上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说道。

不仅如此,“建筑设计应包含对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同时应该让当地的人看到这些设计时有一些归属感。”她表示。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建筑设计趋势,黄馨谚表示,“新冠疫情给各个场所的设计都带来了革命性冲击,人们正在反思空间与人之间的关系。”

疫情之后的空间设计

受全球疫情的影响,许多大城市的办公建筑曾有一度空无一人。疫情的暴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唤醒了人们对建筑空间的再审视,催生出新的需求和业务模式。

“新冠疫情让人们开始反思空间的和人的关系,尤其是和健康的关系。”黄馨谚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认为,这场大流行疾病对于各个场所的设计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未来可能会更注重以下需求,包括如何实现通风新风,怎样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及怎么样实现办公场所的多功能性等。

以建筑布局的变化为例,“疫情过去以后,(出于健康考虑)很多业主可能会重新考虑定位,比如是不是要与商街相结合,因为商街是室外化的,可能空气不那么密闭。”黄馨谚表示。

因疫情而蓬勃兴起的线上办公和居家化也将对建筑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澳大利亚在疫情暴发后开始推行弹性工作制,维多利亚州限制办公室上班人数,要求出勤上限不得超过25%。黄馨谚认为,弹性工作制下,员工实行轮流上班,企业为了节省办公租金,可能会选择租面积小一点的办公场所,这类办公场所的布局会因为这些需求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另外,线上会议的增多会让企业对会议室的多功能性要求更高。

对于本身也面临疫情考验的建筑事务所来说,“怎样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一些更灵活的方式和策略来为业主达成最终目标是我们当前的挑战,因为在全球整个经济受到影响以后,业主对于成本的要求更高了。”黄馨谚告诉记者。

以现代手法演绎历史文化内涵

黄馨谚强调,“在推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事务所对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责任。”

此外,以人为本也是伍兹贝格强调的核心设计理念。在她看来,建筑设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建筑为人们提供生活场景、并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建筑设计与人们的生活幸福度是相关的。

这点也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人文丘里所倡导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主义日渐衰落,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逐渐盛行。文丘里在他的理论中反对现代主义所主张的理性,而提倡建筑设计的多元素化和复杂性,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关注对人性化需求之外,建筑对于城市精神和文脉的表达也是新设计思潮的重要内容。

据黄馨谚介绍,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的差异会赋予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不同的精神风貌和气质。

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和其他海外城市相比,特别是澳洲城市,澳洲的建筑设计更注重自然,更注重休闲,更注重生活方式,但是中国则更关注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需要挖掘一些故事。“设计之前需要研究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然后在尊重这个历史故事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现代的手法去演绎它。”

而针对地标性建筑的打造,黄馨谚表示,伍兹贝格的策略是,把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历史背景或者文化元素结合到设计中来打造场景和场所,反映这个城市的精神。“建筑设计应包含对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同时应该让当地的人看到这些设计时有一些归属感。”她表示。

伍兹贝格打造的“重庆塔”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似银河流淌于九天之上”,“重庆塔”这座在建摩天大楼综合体以重庆环山绕水的自然特征为灵感,在不同角度下会呈现不同的建筑形态,或巍峨挺拔,呈“山”字形,或隽永灵动,呈“水”字形,富有巧思的外观设计开启了人们对空间的更多想象,还应和了重庆人“大山大水、率真豪爽”的性格特色,同时还完美结合公寓、写字楼、酒店和零售等各项功能业态,兼具实用之美。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