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观点 > 正文

崔愷院士:建筑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国际竞赛正火热开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应邀参与设计。注重对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他,对广州变电站景观及功能设计有什么看法? 

 

  崔 愷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专长领域:文化博览建筑、交通建筑、教育建筑等

  代表作品:

  南非中国驻南非大使馆

  北京首都博物馆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苏州火车站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市政府办公楼

  天津大学新校区

  拉萨火车站

  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企业临时办公区

  海口市民游客中心

  昆山西浜村昆曲学社

  北京中信金陵酒店

  Q1:

  您觉得变电站应该是什么样的?

  首先我们并不是要去把变电站包装成看上去不像变电站,也不是说给他加一些跟它的科技含量无关的美学。

  通过沟通和了解,我们知道现在变电站:

  第一:没有对人有害的辐射。

  第二:它是无人值守。

  第三:设备设施实际上都可以展览。

  首先,我们要做的事就是把一个封闭的机房变成一个至少有一部分为透明主动的展示,把设备展览出来,这应该说工业设计也在进步。

  然后,在外面提供一些可以观看的平台,再给予一些展示板,实际上就是变成了一个开放的科技馆。

  我觉得这件事的转换的意义实际上超过对他美化。


崔愷作品:苏州火车站

  Q2:

  从变电站设计的角度去看你觉得如何跟城市创新结合?

  变电站以前多是由专业设计院,专业的职能部门进行专业化管理。城市的能源供电系统属于敏感单位,虽然我们是非常专业,但是放在城市的空间当中,大家会认为它好像不应该属于这个城市,它是一个应该被遮挡或者被藏起来这样一个建筑,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是藏不起来的,看上去不好看,大家也觉得有点像一个微型的工厂。

  可是我不是这么认为。

  任何城市的基础设施实际上就是像城市的血脉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器官。

  这些器官它有很多的科技含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新科技已融入到了这些基础设施当中,为什么不能里面蕴含的科学道理、工程技术的特点展示出来?这是我对这类的建筑的一种期待。

  小设计有大意义,而不是因为它的规模小就不重要。之前我们接到广船变电站的项目,我们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展示。就是如何来把一个放在敏感的位置上的小建筑,把它真正的价值呈现出来。


110千伏广州广船变电站

  Q3:

  变电站这一类建筑设计应该传达怎样的价值观?

  创新是现在国家的大战略。我觉得今天城市的创新应该从儿童抓起,应该从城市的科普教育抓起。所以在大的视野下,我认为小小的变电站,包括将来的可能江边上的水泵站,包括很多的公共的卫生间,或者是一个小的雨水花园的设计都应该有展示牌。

  小孩不一定要到科技馆里面去学科学,走在城市里面就像一个大的科技馆。这样的话,我们这个城市的创新的感觉就出来了,而我们的孩子就知道这个城市是有科技的。

 

崔愷作品:北京首都博物馆

  这个变电站我觉得是一个小项目大事情,而且我也希望能够在全国同类项目当中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性。

  Q4:

  建筑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是吗?

  我觉得今天的建筑应该是展示人们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期盼,同时也应该用当代和未来面向未来的技术来进行营造。

  我们以往把建筑看作是某一种承载历史文化的载体,所以大家容易把建筑向后看,认为建筑最好是古色古香的明清风格代表中国原作。

  实际上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对的一种社会导向,文化导向,我们文化既要向后看,是为了今天更好的认知自己,但是更重要的是向未来看。

  

崔愷作品: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

  我觉得科学的态度看待历史是特别重要的。实际上对文化遗产的态度也是这样,要清晰地区别不同年代他自己的特色,用不同的特色去界定遗产的价值,城市会像个脉络一样显示出来。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