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观点 > 正文

华中科大教授赵逵:古建筑接地气,接了地气会凉快


赵逵教授出示他的古建筑研究新书

赵逵家红砖砌成的拱形走廊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杨思 余嫚雪 谢宁 实习生 鲜于青妍 摄影:通讯员 王亮

对话人物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会馆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会员。研究方向为传统建筑与遗产保护、生态建筑与地域建筑。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继出版《一本书读懂中国建筑》《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历史尘埃下的川盐古道》等著作,设计规划项目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对话背景

7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赵逵,做客省图《长江讲坛》主讲《美轮美奂的古建筑类别——中国明清系列会馆》,把古建筑的美和明清会馆的历史介绍给读者。

讲座之前,极目新闻记者来到赵逵家中专访。他的家很特别,院子里有用红砖砌成的拱型走廊,木结构的鲁班锁做成亭子,屋顶使用透光的玻璃砖,传统和现代的元素在这个家庭建筑里完美融合。赵逵说,建筑师要给别人设计更好的生活方式,首先要自己热爱生活。

实用性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建筑的审美

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您家里采访,觉得您家很特别,是不是每一位建筑专家先要把自己的家宅设计好?

赵逵:我常跟我的学生说,如果一个人不热爱生活,很难去做一个好的建筑师。建筑师,是用别人的钱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天花乱坠的建筑都是建筑师设想出来的,由甲方来出资实现。别人把自己的家或者单位给建筑师设计,其实就是让建筑师设计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建筑师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不能高于甲方,那怎么可能去引领人家呢?要把别人的生活方式设计好,一定是要自己的生活足够美好。很多建筑设计师最先出名的建筑,都是自己的家宅设计。

建筑设计,是在解决温饱之后的事。解决了温饱,建筑实用性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追求建筑的审美,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满足之后,人们必然有更多的精神追求。

好的建筑设计,不只是设计师的个人理想

极目新闻记者:前段时间,建筑设计师陶磊给农民设计了一套红砖房,被网友骂惨了,有文章直言“132万给老伯造红砖房,是艺术还是傲慢?”从建筑学上怎么看待这件事?

赵逵:如果陶磊给我造一个这样的房子,我肯定可以接受。但在农民伯伯看来欧式的房子才是时髦的,红砖房就像土坯房。我们不能说谁的审美层次高,谁的审美低。所以,建筑设计师要跟主人充分沟通,建筑要符合使用者的气质。建筑设计师最好是把自己的理想和房子使用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不能单纯只为自己的理想。

极目新闻记者:一些著名的现代建筑也引发过争议。比如,网友给央视大楼取名“大裤衩”,认为很丑。

赵逵:每年网上都有评选最丑建筑,有的是真丑,比如一个具象的巨大的莲花形体育场,一个具象巨大的龙头形建筑,那是公认的巨丑。还有一些建筑是建筑圈认为还不错,但不够接地气,只是建筑设计师的理想。最好的状态应该是,理想是建筑设计师的理想,也是使用者的理想。设计师库哈斯设计央视大楼之前,有个时代背景,北京曾经历过大坡屋顶的设计时代,建筑基本上都是大坡屋顶,后来城市设计就调整了,猛一调整又有点过了,认为外国建筑设计师的东西就是好,库哈斯当时建这个大楼时就已引发很大争议。我觉得,如果这个楼,放在别的地方,而不是作为文化地标的央视大楼,可能就还好。作为文化地标,大众还是有点难以接受,不太符合中国的文化内涵。

古代人的爱和恨,都很容易移情到建筑上

极目新闻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建筑学感兴趣的?

赵逵:我学建筑学比较早,那时国内建筑学刚从实用主义扩大到追求美学这个阶段。当我在传统建筑中,发现真正的建筑之美时,就对这个行业开始着迷了。

过去的建筑空间,比现在一般人住的空间要复杂。古人没有建筑师,主要是自己盖房子,但又有懂建筑、懂风水的人参与到建设过程中。过去的建筑师有点像木匠的角色。现在我们盖的房子,不知道使用者是谁,盖完之后卖给谁也不知道,所以房子是千篇一律。过去建房师傅盖房之前,知道这房子是给谁用的,所以房子会有主人的气质。后人看这个房子,就知道过去这是一个官员住的,还是一个文人住的,或者是地主、商人住的。所以,古人有“爱屋及乌”,也有“火烧阿房宫”,爱和仇恨都可以落到建筑上,就是因为古代的建筑带有主人气质太强烈了。

古建筑也折射经济发展、文化、哲学观

极目新闻记者:你是如何走上古建筑研究之路的?

赵逵:我真正走上研究之路,是在我读博士的时候。我最早做的是古盐道研究,写过《川盐古道》,去过很多古盐道探访。古代的交通要道,后来很多都没落了,没人走了,一些古建筑就留了下来。如果是曾经繁华、现在也繁华的地方基本上都现代化了。反而曾经繁华、如今衰落的一些古村落,还能保存下来。恩施的几个古村落名村,基本都是我们华科大的团队发现并参与申报的。彭家寨本来是20几户的小山寨,作为古盐道上遗存的古村落,被华科大李保峰教授推荐到威尼斯双年展,现在已经是恩施最火的古村落景点。

极目新闻记者:在研究和探访古村落、古建筑过程中,有印象特别深刻或有趣的事吗?

赵逵:太多了,比如我们这次在长江讲坛讲的明清会馆。很多会馆在我们发现的时候,并不是就叫湖广会馆、山陕会馆,像湖广会馆当时的名字是叫禹王宫,江西会馆叫万寿宫,山陕会馆有一个名字叫关帝庙。会馆到上世纪时就已在慢慢消失,被人们淡忘了。古代最初在商业要道所建的会馆,后来因交通方式改变,不再承担原有功能,慢慢就被一些僧人在使用。我记得早期我们在汉江一带做调研时,看到万寿宫、禹王宫,大家开始还以为就是庙宇。为什么湖广会馆叫禹王宫?是与湖广地区人们感念大禹治水的文化背景有关。

极目新闻记者:现在夏天天气感觉十分炎热,为什么身处古建筑里会感觉凉快一些?

赵逵:过去的房子和我们现在的房子有很大不同,一是墙比较厚,古人会用空心砖、空斗墙来增加房子的隔热效果,二是古建筑讲究一个小的自然生态,“四水归堂”,在采光通风上讲究天人合一。现在我们人口多了,大家不得不住在高楼上。而古人都是接地气的,接了地气就会凉快很多。

我们谈到的古盐道上的没落古村落、会馆的兴衰、古建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可以说明,古建筑不仅仅是居住的房子,古建筑也折射经济发展史、文化和中国人的哲学观。


编辑:李姚姚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