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人物 > 正文

赵元超:让建筑与环境“天人合一”

“好的建筑作品如同君子一样,建筑与自然、城市环境的关系一定是彬彬有礼、和而不同的……”1 2 月1 8 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赵元超对记者说。

对于自己参与的作品,赵元超总会有所思考,这既是总结,也是一种自我剖析。在他设计的作品中,总是隐含着深沉的文化情感和历史印记。

不知疲倦的行者

1 9 8 8 年,赵元超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故乡西安,在建筑设计这个行业一干就是3 0 多年。他对专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持之以恒修着他的“建筑苦旅”。

赵元超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即使年近花甲,仍坚守一线设计画图。由于工作繁忙,他长期往返于祖国各地,每年有近一半时间不在西安,但只要有空闲,都会用在工作学习上。为此,他养成了在飞机、高铁上构思设计的习惯,在办公室也能经常见到他拉着行李箱来讨论方案的身影,会后又收拾行囊开始新的旅途。

为了设计位于布达拉宫脚下的西藏检察院,赵元超克服高原反应,十余次上拉萨,带着氧气瓶坚持工作。在设计西安行政中心时,为了高标准完成项目,他说服家人把家临时搬到施工现场附近,实时配合设计施工。在上海出差期间,他不幸面瘫,一天也没有休息,脸上缠着纱布奋战在工地……他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用心打磨每件作品,使之成为精品。

让建筑遗产更鲜活

如何把西安的人文历史和现代元素融合,让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新面貌,一直是赵元超思考的问题。

2 0 1 2 年,赵元超接到了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任务,这项工程时间紧迫,施工过程中涉及文物保护、交通疏导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既要在空间上保持完整连续的格局,又要在时间上凸显渐变的交错感,让人们一眼望见便涌现乡愁、找到归属。”

寻求“消失”,是赵元超对南门广场整体提升设计的一种诗意表达。“既要把古老的城墙保护好,又要把现代道路所分裂的空间连接起来,多些绿化、多些留白,给大家一些缓冲空间。”

“建筑上不必一味追求风格上的统一和形式上的复古,而应该在建筑体量和尺度上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统一。”面对千年的古城墙,赵元超开始了他的“填空题”。他以城墙南门为中心,拓展、缝补出更多的可利用空间,将六七万平方米的改扩建面积大部分置于地下,将更多精力放在完善城市的功能上,在所有形象和场所的尺度上与南门本身呼应,重新组织和梳理车行和人行交通系统,把现代生活融入传统空间,古今交融。最终,他把一个崭新又古老、周正又圆融的西安城墙南门广场带到了市民面前……

建筑与环境“天人合一”

在赵元超的设计中,经常能看到他对建筑与环境“天人合一”的理解。在力求根据生态环境、城市特色创作出属于这片土地的建筑时,他一直在追求建筑与生态、与历史的和谐共生,用自己的设计去保护环境、守护东方文明。

他设计的陕西自然博物馆以地景建筑方式,完美诠释了新老建筑关系;西安浐灞商务行政中心在昔日生态重灾区建立起现代化办公综合体,极大改善了环境品质;全运会重要配套项目长安云、长安乐、长安书院等,梦想构筑“新长安”……

他设计的杨凌国际会展中心、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先后获得过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银奖;延安大剧院、西安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先后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金奖、银奖……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等荣誉称号。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