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人物 > 正文

张宝贵:生态混凝土建材为低碳未来开创更多可能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从远古时代的夯土开始,建筑材料也在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因所用材料的不同,建筑产生了不同的风格和视觉效果。在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建筑材料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既彰显出较强的艺术性,又能体现绿色环保理念?近日,有着“混凝土诗人”之称的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宝贵先生接受国际设计网采访,讲述了自己在新型生态建筑材料的30多年探索历程,并对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设计、开创低碳建筑未来进行了展望。


宝贵石艺总经理张宝贵先生

“让建筑回归自然”激发持续创新动力

国际设计网:今年三月份在西安举办的2021健康人居与未来城市国际论坛暨第十一届园冶高峰论坛上,您发表了题为《夯土 本土 后土》的演讲,您想要表达什么样的理念?

张宝贵:“夯土.本土.后土”反映的是一种建筑文明思考。“人之初,住石屋”,人类最早是穴居,后来才开始建房子。4000多年前殷商时期的傅说(yuè)发明了夯土墙。《孟子》中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版筑”就是夯土。

夯土墙建筑因为有形象古朴、冬暖夏凉等优点,一些当代建筑师也在使用。但夯土墙有其缺点,比如强度不够,建筑高度越高,墙需要越厚。古代建夯土墙是出于无奈,当代建筑不应简单照搬。在新时代,对传统有批判性思考,才能发展进步。

夯土是一种物质,本土是一种主张。崔愷院士强调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与地方材料、适用技术相结合,尤其注重绿色科技,让建筑回归自然,这就是“本土设计”。

后土则是一种文明,在对已经过去的事情的寻找中,如果可以暂时离开现实,又能用新的工艺材料去实现,可以称为后土。后土不仅体现在空间,更体现在时间和思考。

建筑产品多是传承过来的,当代人受益于前人的智慧成果。当我们把固体废弃物表达出来的“后夯土墙”展示给世人的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废料变原料。我们在建造中接过来的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和态度,是一个系统,一个生机勃勃的系统,而不是某种产品方式。

绿色是宝贵石艺一以贯之的理念

国际设计网:您最早是怎么产生研发新型建筑材料的想法,又是如何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多年来您持续致力于建筑材料创新,动力来自哪里?

张宝贵:世间本无废物,废与不废,不在物,而在于人。34年前,我从插队的山西回到北京后,到昌平奤夿屯办起再造石装饰制品厂,村民称为“石花厂”。一开始我只是为了生存,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想用废石渣和水泥做出有石头效果的混凝土产品,销售出去挣钱,养家糊口。

随着宝贵石艺的技术慢慢成熟,市场慢慢打开,知名度也慢慢形成,过去的“石花”也发展为生态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特别要说的是,所有的技术研发需要亲力亲为,最初没有蒸养设备,就用蒸锅去代替。这样的做法或许有点落后,但进入了工艺流程的一个环节。

1989年,我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再造石装饰制品”展览,吸引了来自艺术界和建筑界的关注。30多年来,宝贵石艺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公共艺术等领域,雕塑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国家博物馆和世界银行收藏。我本人多次到高校讲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地位。固体废弃物找到了用武之地,混凝土与我“共生共融”,让我逐步找到了人生价值,而且被各界鼓励着,这些都是让我不断创新的动力所在。

张宝贵先生的雕塑艺术作品

不只研发生态建材,还要普及低碳理念

国际设计网:“再造石装饰制品”与天然石材,“生态混凝土”与传统的混凝土,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将固体废弃物变为混凝土制品原料,为何能有助于减少碳排放?

张宝贵:宝贵石艺的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艺术价值的雕塑等,一类是服务于工程的建材。一份水泥,三份固体废弃物,可以做出石材效果、夯土墙效果,还有金属效果等等。在我看来,未来建筑设计与材料的边界可能会越来越模糊,好的材料可以让建筑更有表现力。

过去的混凝土,大多比较初级,缺少设计。也许,过不了多少年,在各界共同努力下,生态混凝土可以做到低碳、低价、高端,以绿色材料成就建筑之美。标准化、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可以实现低价。选用矿山废石作为集料,不仅能达到装饰美化的目的,客观上也实现废料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能减排。

我们研发了一种低碳轻型混凝土墙板,可以做到3公分厚,比清水混凝土少用80%的水泥。生产一吨水泥要排放近一吨二氧化碳,非承重情况下,如果比较多的选择这种薄的用水泥少的混凝土墙板,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 

国际设计网:对生态环保的意识、做法,今天与过去年代相比,有什么样的变化和发展?

张宝贵:新型生态建材的发展,最大的拦路虎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习惯和意识。长期以来,保守观念对创新的滞后,以及过分强调非安全以外的因素,对生态建材发展形成了一种阻力。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国策,习主席向世界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全国从上到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国际设计网:对助力生态环保,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宝贵石艺有什么新的目标?

张宝贵:宝贵石艺先后为全国近百项国家重点工程提供了变废为宝的新材料,获得过国际发明专利金奖,参与编制过装饰混凝土轻型墙板等国家标准。随着各地对生态建材的需求加大,我们陆续在山西、河北、贵州等地和相关企业合作,输出技术、标准、品牌,进行产业化推广,让更多地方就地取材生产生态建材,可以消化大量建筑废弃物。

宝贵石艺的生产,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探索手工作业模式走向自动化的发展之路。不走工业化的路,形成不了规模,低碳混凝土墙板很难发展起来。如果一些设想可以到位,有望实现年产值50亿元,利税5亿元,成本由每平米千元降到500元左右,每年可以消化60万吨废弃材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0万吨。

宝贵石艺会将生态混凝土的研究与文化创意的研究融为一体,并将新的制造模式、环保理念传达给更多人,成为一个生态理念“播种机”的角色。如今,宝贵石艺已被清华大学等多家高校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被中国建筑学会作为科普基地。最近,宝贵石艺建立绿色文创科普馆,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举办为期近一个月的大型绿色文创作品主题展,让更多的专家、市民和高校师生了解生态建材和低碳艺术。

宝贵石艺科普馆内展示的生态建材与雕塑作品

希望年轻人能有超越大师的勇气

国际设计网:您与多位国内外建筑设计大师以及清华大学等高校的院长等合作过,合作过程中有什么感受?他们对宝贵石艺的新材料如何评价?

张宝贵:我与许多建筑设计大师有缘,包括吴良镛、张锦秋、何镜堂、崔愷、庄惟敏等多位院士等。在和建筑师的接触中,我受益良多。

1997年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召开的全国雕塑论坛上,我有幸宣读了论文《新材料新技术对环境艺术的影响》,引起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的兴趣,会后他专门邀我讨论新材料新技术话题。特别巧的是由吴先生主持设计的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正殿的屋脊上要安装3.73米高的装饰雕塑,在吴先生的指导下,我设计的凤形装饰雕塑,成为孔子研究院整体环境中有灵气的一部分。

好的建筑材料,可以帮建筑师实现想法,张扬一种时代精神。我需要知道建筑师需要什么,可以为他们的项目量身定做,他们对我们普遍比较信任,跟我们有很好的合作,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程泰宁院士说我的研究让其设计“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周恺说我们的再造石丰富了建筑师的选择。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吊顶项目竣工时,设计师保罗•安德鲁甚至说“看到了奇迹”。

宝贵石艺的生态建材被许多建筑大师使用

国际设计网:在同高校和青年设计师的合作中,您对青年人才的成长,包括发掘青年设计师的园冶杯竞赛等,有什么期望和寄语?

张宝贵:我一直关注青年人才的成长,我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今天的年轻人可以说遇到了一个最好的时代,机会非常多,对创新的需求也比过去更多。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只要有所渴望、有所务实,必将成才。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在不断发展,当代年轻人一定会有坚定的信念,有超越大师的勇气,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充分展示出能量,在实际工作中为自己和行业乃至国家的未来开创更多可能。

宝贵石艺今后将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园冶杯,考虑通过合作举办园冶讲坛、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等方式,增加园冶杯的影响力,为青年人才更好地成长提供力所能及的条件。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