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人物 > 正文

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让作品自己说话

20世纪70年代早期,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因设计英国伊普斯威奇的Willis Faber&Dumas大厦而一举成名——这是一座开放式生态办公大楼,建筑风格在当时堪称“激进”。此后,他共设计建造了250多座建筑。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Swiss Re,又称酸黄瓜)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都是他的作品。作为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管理着15个办事处和1000名员工,项目足迹遍布40个国家。


诺曼·福斯特

HBR:你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建筑师?

福斯特:我年轻在曼彻斯特工作时,一有空就会绕着市区里的建筑闲逛。当时我并没有“为成为建筑师而好好观察这些建筑”的想法。我只是深深地为这些建筑所着迷,巴顿拱廊和《每日快报》的大楼都让我欲罢不能。与在建筑学校读书时相比,旅行、研究建筑和城市对现在的我同样重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仍是个学生。

HBR:你自己有精神导师吗?

福斯特:首先是“巴基”——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他就像道德良知的化身,总在不知疲倦地告诫人们地球的脆弱,提醒我们人类有保护地球的责任。他是那种能从根本上影响你世界观的人。另一位是德国著名平面设计师奥托·艾舍(Otl Aicher)。在工作室中营造了一种极富创造和竞争的氛围,接连不断的名人造访让这种氛围越发浓郁。在我40多年的从业历程中,这种“可以的”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跟学期中的耶鲁工作室一样,我们的工作室也是每天不间断开放。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能不断吸引最优秀的青年才俊。

HBR:在你看来,Willis Faber & Dumas大厦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福斯特:也许是因为大厦设计比较符合那家企业的精神,同时为其开放式管理架构提供了支持。Willis公司虽然有2100名员工,但却很像一个家族企业。公司高管甚至知道许多员工的教名,公司的管理架构较为宽松,政策也较为开放,有利于各层级的顺畅沟通。在这座三层的建筑中,我们创造性地加入了自动扶梯,同时还设计了中央中庭以及泳池、屋顶花园和餐厅等社交场所,体现了工作场所平等和培育社区意识的精神。这是一座极具活力的建筑,与20世纪70年代笼罩英国的悲观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

HBR:“设计思维”是否适用于商业世界?

福斯特:“设计思维”中的一些能力肯定适用于商业世界,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创造力。这里我要提到团队合作——建筑是各项力量的集中体现。

HBR:作为管理者和设计师,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参与程度?

福斯特:在构建公司架构时,我就想到要让自己尽可能多地投入设计工作中,毕竟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也是我的热情所在。我不需要被日常事务所束缚,可以自由活动。

HBR:优秀的建筑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福斯特:心态开放、精力充沛、渴望迎接挑战性工作、愿意探索全新解决方案并挑战极限,当然,最好还能有点幽默感。在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我们每做一项工作都会力争做到最好。我们不在意有没有媒体关注,这也不会影响我们的设计。我主持的设计委员会会定期审查项目,给出积极或消极的反馈。

HBR:你最看重哪种认可?

福斯特:获得同行的认可固然可喜,但最终还是要让作品自己说话。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我更看重公众和媒体对建筑与环境价值的认可。与过去,比如30年前相比,公众与媒体的意见当然更重要了,也早该如此。现在的争论范围更广,也更深入,对此感兴趣的人更多了。

HBR:你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的工作状态最好?

福斯特:随时随地。我一直保持着画素描的习惯,我把它看作一种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来说,素描是我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就像记笔记或者做表格一样。同时,在参加会议或设计点评时,我可能会一边说话一边疯狂地乱涂乱画,因为我需要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