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人物 > 正文

孟建民,回归本原的建筑创作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效果图,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

深圳,可谓是一张“白纸”上诞生的城市。自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至今,深圳仅用41年时间,便已完成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转身。在此期间,建筑师们如画师般执笔纸上,绘制出了一幅现代化城市画卷。

孟建民

院士工作照

孟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在他眼中,深圳建筑创作具有实验性、开放性、示范性、多样性等特点。回望过去,深圳建筑发展为整个城市建设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深圳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更为深圳人带来了实效。同时,城市发展过快也带来了城市风格缺失、建筑质量下降、盲目追风背离“建筑服务于人”的本义等问题。孟建民倡导建筑创作应回归“以人为本”的本原初衷,他表示,经历过改革开放建设大潮洗礼的深圳,社会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建筑思想也日趋步入理性。“‘深圳经验’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建筑创作的深圳探索

孟建民认为,深圳建筑的发展历程,每个重要阶段无不与国家的重大决策紧密相连,与国家经济形势发展息息相关。每个阶段的建筑都呈现出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印痕,共同铸就了独具深圳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为中国现代化建筑创作发展探路。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鸟瞰图,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摄影:张超

深圳建筑的一大特点在于其“实验性”,它担当着探索中国建筑新发展道路的历史重任。1980年至1992年,处于城市建设初创阶段的深圳聚集了一批又一批的开拓者,在深圳这张白纸上绘制出他们心中理想城市的模样。深圳凭借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借鉴香港城市规划的发展模式,借助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技术与人力,开始了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城市规划、设计实施及管理研究工作。

“深圳初创阶段的城市建设的发展,关系到中国建筑创作从本土走向世界的实验进程。”孟建民介绍,这段时期,深圳不仅形成了具有亚热带海滨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景观,而且运用先进的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始超高层建筑的建造,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速度上的奇迹。如国贸大厦成为超高层建筑技术在中国的首次实践,其“三天一层楼”的建造速度也成为“深圳速度”的代名词,对中国开始建设现代化城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鸟瞰图,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摄影:张超

随着城市发展的日渐成熟,深圳建筑不断推陈出新,开放的城市公园、开放的大学校园、开放的城市绿地和开放的勘察设计行业等都开全国风气之先。“开放性”也成为了深圳建筑的主要特点,对中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2年后的深圳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发展和调整。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在深圳特区所实验的市场经济开拓了本土建筑师们的视野与思想边界,激发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设计建造出一批突破旧有传统习俗、丰富多样的建筑成果。华厦艺术中心、深圳大学演艺中心、南油文化中心、南山图书馆和何香凝美术馆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建设完成的文化建筑作品。

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鸟瞰图,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

深圳城市建设的热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及建筑师参与,他们为深圳设计行业注入了新活力与新可能。在这个时期,轨道交通枢纽、产业园区、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城中村及近年的城市更新等新型建筑类型应运而生。深圳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类型都呈现出了“多样性”特点。

在这段时期,深圳的建筑品质亦有了不少提升,建筑形象更具特色,打造出了深圳人的理想城市空间。地王大厦、赛格广场、、特区报业大厦、高交会临时展馆等公共建筑,东海花园(一期)、四季花城、万科城市花园等现代化住宅社区,市民中心、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深圳市中心公园、莲花山山顶广场等城市服务设施也集中在这一时期先后建成、开放。

前海国际会议中心人视图,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摄影:张超

在孟建民看来,深圳建筑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创新”。深圳建筑的“示范性”特点也得益于它的“新”。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设计的新观念、新技术、新形态、新风格在国内的应用,大都先以深圳特区为试点,进而影响或普及于全国。例如,深圳早在1986年便成立了全国首个城市规划委员会;2007年建设完成全国首个“一地两检”口岸——深港西部通道口岸旅检大楼;较早地颁布并实行了地区总设计师制度。这一项项举措都足以体现深圳城市及建筑领域的创新精神。

“深圳作为一座快速形成的新城,是一个较为缺乏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这是其先天缺憾,同时也是它面向未来、积极向前的优势所在。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试错容错、敢于创新、没有包袱’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基因,亦是一种精神。”孟建民说。

回归本原的设计之路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期鸟瞰图,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

一路走来,深圳城市发展虽历经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但城市建设正逐步回归理性。在“十三五”期间,深圳开始探索城市空间转型与对社会需求的适应,一大批保障性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开始建设,现代化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多样化的城市更新策略探索形成,城市建筑步入成熟发展阶段。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深圳城市建设应当如何实现新发展、新作为?对于深圳的建筑设计来说,什么是真正的“现代化”?对此,孟建民有自己的答案。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期主入口,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期入口大堂,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

“在中国建筑创作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浮躁、过分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建筑内在品质的问题。”对此,孟建民提出“本原设计”理念,通过“健康”“高效”“人文”三要素诠释建筑的当代属性,提倡建筑设计要回归本原,不要过分追求外表,建筑要服务于人、为人所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由孟建民带领团队,与美国TRO建筑设计公司合作设计并中标的大型综合医院,也是孟建民将其“建筑服务于人”的本原设计理念贯穿始终的代表项目之一。

在这所医院中,一条宽约28米的“医院街”串联起门诊医技各个医疗单元,承担着交通主轴任务,患者可以方便地到达每个科室。医院街上布置了绿化、银行、花店、商店、咖啡厅、茶室、书店、环保电瓶车搭乘站,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生活场景,打破了传统医院冷漠的室内景象。绿色和健康则是医院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大量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被应用到了建筑设计中。即使是走在地下车库或者地下室的时候,不经意间也能享受到阳光、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屋顶花园、下沉式庭院和各个功能区间的绿化园林为医生与患者营造出舒适的工作与就医环境。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一期医院街,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现代建筑设计提出了全新要求。建筑设计需要“全方位思考”,落实“全过程统合”“全专业协同”,城市设计也同是如此。孟建民认为,传统的城市设计管理,基本上是以城市设计成果为范本,作为管理的依据,本质上是通过节点的方式来推进的。“我们现在强调城市总设计师制就是为了改变这种传统模式。”城市总设计师应倡导全过程管理,其意义在于动态化地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通过总设计师的动态协同,更精准、更高效地应对多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在实践中我强调要全要素协同,统筹全要素之间的关系。”孟建民举例称,如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的实践中,规划设计不止局限在城市美学问题,同时还要考虑交通、市政、水务、物流、垃圾分类体系等城市发展各方面的系统、要素之间的协同,解决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二期鸟瞰效果图,建筑设计:孟建民设计团队

面对当前科技飞速发展对生活模式和工作模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建筑设计要“站在未来,思考现在”。“建筑设计师要做下棋的高手,每步棋都要看到未来十步甚至更远的布局,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孟建民说。

文 Article / 文阳洋Wen Yangyang、邝丹怡Kuang Danyi ;

图 Pictures / 孟建民设计团队 MENG ARCHITECTS


编辑:liqing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