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观点 > 正文

人大代表:上海数千幢历史建筑却无一处“遗产”

  “历史老建筑蕴藏着无穷的活力,而‘活力’在于保护的力度和幅度。”采访刘民钢代表,他把地方约在了建业里,“小时候我就住在这附近,对老房子特别有感情。”
  这份感情让他对历史风貌区的保护特别上心。做了两届人大代表,履职8年来,刘民钢对老房子的“追问”从未停止。但这仅仅是他提交诸多建议中的一个主题。去年,刘民钢一人就提了14件建议,在800多名代表中排名第二。这次两会,他一口气又提了4份建议,除了历史建筑,他关注的领域还有公共交通、垃圾分类、长三角、科创中心建设等。
  “历史风貌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破坏,将无法彻底修复和复原,因此其价值发挥的前提首先是积极的保护。”在他看来,这个保护目前还不尽如人意。虽然各级政府在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市民的保护意识也大大提升。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历史建筑年代久远,建筑物破损、内部设施陈旧老化,有些建筑甚至挪为他用,或“一楼多户”。
  他曾经就“徐家汇藏书楼”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提交过建议。这份建议,承办部门很重视,但离刘民钢的“理想”还有距离。“我们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性不够。”刘民钢说,他在澳门旅游,几乎随处可见前往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示牌。澳门弹丸之地,有二十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大大提升了澳门的旅游品牌和价值。而在上海,同样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之地,有各类历史保护建筑3057幢,有历史价值的街道、景观也有不少,却看不到一块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牌。这两年,他把目光扩大到了更多历史建筑街区,继续就历史风貌保护区提问。“上海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澳门历史城区、日本的古京都历史古迹、古奈良历史遗迹有相类似的地方。如果申报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整体予以考虑。政府有关部门应提出完整的概念和整修整合计划,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充分的准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刘民钢是绿色交通的践行者。平时他都乘地铁、公交出行,天气好时,还会骑共享单车。在他提的各类建议中,公交出行占了很大比重,而很多建议都来自他的一线体验。他曾提交了一份关于改进公交车夜间线路标志的建议。承办部门很快与负责夜宵线站牌制作的单位巴士广告公司和浦东新区运管署联系,并对夜宵线站牌的标注内容及格式进行了讨论研究,决定将原“夜宵线”的标注位置调整至线路名称下方,标注“本线为夜宵线”,并放大字体。同时,在站牌上标注停靠时间的位置上方增加“本站停靠时间”的字样。“后来,他们还对夜宵线的站牌进行重新制作,辨识度清晰多了。”

编辑:刘晓茜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