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筹发展规划(2020-2035年)》印发

         近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正式印发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统筹发展规划(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为加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各分园统筹协同发展编制的专项规划。《规划》进一步强化了中关村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地位,对加强一区多园统筹协同,促进各分园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功能清晰、导向明确、协同有序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规划》范围以中关村示范区政策范围为基础,覆盖各分园及“三城一区”、高教园等重点功能区。期限为2020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中期到2030年。

  《规划》明确中关村示范区战略定位。综合考虑国内外形势,将中关村示范区置于全球坐标,以国际视野提出中关村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发挥中关村示范区作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阵地的作用,提出到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到2030年,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建成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和关键枢纽。

  《规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结合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布局,提出在中关村示范区构建“241X”高精尖产业体系,其中“2”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两个主导产业,“4”是先进制造、现代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四个重点产业,“1”是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X”是指培育若干面向未来的战略性产业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聚焦重点的原则,确定各分园近期优先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培育产业。面向中长期发展,各分园的产业定位要及时进行优化、调整和提升。

  《规划》进一步强化空间整合集聚。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结合各分区规划,提出在保持中关村示范区488平方公里总体规模不变的前提下,将中关村示范区范围整合为31个发展组团,并提出各组团相应的细分产业领域和发展方向。同时,根据产业发展未来空间需求,建立空间资源分类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

  《规划》着力提升发展组团质量。聚焦各分园高质量发展,支持组团发展模式多样化和载体丰富化,梳理总结出研发创新、创新型总部经济、高端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双创社区和特色小镇六种发展模式,以及微集群空间、特色创新园、专业园区、产业化基地四种产业空间载体形态,与重点发展组团进行了相应匹配。并提出打造高成长企业发展梯队、构建专业服务微生态、统筹配套服务保障等措施,促进各组团高质量发展。

  《规划》着重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通过持续推动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强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强化与国内重点区域创新合作、提升创新治理水平等工作,推动构建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关村管委会)

编辑:赵立娇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