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品 > 正文

小隐建筑 | 器物之间与赋象见意:梅宿之言小隐建筑 | 器物之间与赋象见意:梅宿之言

2023-06-06 发布


▲晨光中的梅宿全景©存在建筑
Bird 's-eye view of Plum Villa in the morning sunlight ©Arch-Exist Photography


烘炕、砖窑与羌族民居

项目位于四川平武县平通羌族乡印象梅林景区,距离最近的羌族聚居地“走马羌寨”4公里。青梅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产业,梅宿之言就坐落在万亩梅林的半坡之上,原址是一座垮塌荒废的旧砖窑。
▲坐落在半山上的梅宿全景©存在建筑
A panoramic view of building situating on the hillside ©Arch-Exist Photography

为了长时间存储梅子,当地人都使用一种传统的“烘炕”将其烘干。“烘炕”下部为方形的柴火灶,上部为层层叠合的倒梯形木质烘屉,根据梅子由干到湿的程度从下往上依次放置烘屉,倒梯体的形态利于更快地将青梅烘干。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烘炕”以极其朴素和简洁的方形和梯形两种几何形体构成,凝结了当地人多年的劳动智慧。

▲传统的青梅“烘炕”©小隐建筑
Traditional plum “drying hearth” ©Archermit

当地的羌族民居因其独特的构造和石木土的混合材料应用,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碉楼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是羌族人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碉楼的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多以石片和黄泥土为建筑材料,建筑墙基很厚,石墙内侧空间是方形,外侧墙体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使其外观呈梯形状。日常居住的碉房呈方形,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方形与梯形的结合在当地羌族民居建筑中体现得更加睿智。

▲羌民族民居和羌碉©小隐建筑
Qiang ethnic dwellings and Qiang watchtower ©Archermit

场地上废弃的旧砖窑破败不堪,但内部的“拱廊”却给人意外的惊喜,光线穿过洞口投射在拱廊内,形成极具仪式和序列感的空间氛围。

▲场地废弃的旧砖窑©小隐建筑
Dilapidated old brick kiln ©Archermit

青梅烘炕、羌族民居所呈现的共同特征“方形”与“梯形”,以及旧砖窑拱廊的光影以一种强烈而“无意识”的印象印刻在脑海中,成为梅宿之言最重要的三个“象源”,它们都有着极简的几何特征。几何“象源”的获得过程不禁让人想起了阿尔多·罗西的建筑类型学。
▲源于当地人文的几何体象源©小隐建筑
Geometric imagery sources originate from daily life ©Archermit

▲意象构建示意©小隐建筑
Process of imagery construction ©Archermit

阿尔多·罗西 建筑类型学

新理性主义的代表阿尔多·罗西创建了建筑类型学理论,在功能与形式之间,罗西更乐于把形式摆在第一位,并认为对现代建筑来说,它们的功能在今天有意义,在以后可能就没有意义了。理论中关于“原型”探寻提取的理念和方法与小隐建筑提出的意象建筑理论的“赋象”、“见意”有着共通之处。

▲几何建筑生成示意©小隐建筑
Geometric forms generation ©Archermit

▲方形和梯形构建的建筑聚落©存在建筑
The combination of square and trapezoid ©Arch-Exist Photography

罗西在对城市和建筑的原型进行抽取、简化、还原和归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设计程式:1、引用现存的建筑和片段。2、图像类推。3、换喻。4、产生同源现象。几何形是他用以简化、纯化、点化建筑的手段,通过各种富有隐喻意义的几何形式间的对比和组合,唤起人们对于几何体之外的某些事物的联想和记忆。罗西的几何学作为一种类型学和原型结构,是想通过对人类远古的建筑意象的发掘,探寻人类共同的美与真,以建筑为媒介,实现一种普遍情感的共振。

▲简化的羌族民居形体©存在建筑
Simplified form of traditional Qiang dwellings ©Arch-Exist Photography

站在巨人的肩上回看罗西关于建筑类型学的思想,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远古经典建筑意象之外,我们更应该大胆的去探索自然意象,为建筑生成找到更多的原型,赋予建筑更多的可能性。

▲晨光中掩映在梅林的梅宿©存在建筑
The Plum Villa stands among the plum orchard under the morning sunlight ©Arch-Exist Photography

器大为屋

梅宿之言的设计尝试仅用“方形”和“梯形”这两个最简单的几何原型达成,“方形”和“梯形”组合成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几何体“象胚”:长方体和四棱柱。它们不同的尺度对应着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器物,器皿、家具、建筑亦或是城市。

▲梅宿傍晚全景鸟瞰©存在建筑
Bird 's-eye view of Plum Villa in the evening ©Arch-Exist Photography

在3米的立方体参照系之下,长方体和四棱柱这两个象胚以“烘炕”、“羌碉”、“拱廊”的结构逻辑重构,又以羌寨中的院子和巷弄的意象重组,整个空间中有大小串联的院子,有光影丰富的檐廊,最终以极具秩序感的几何形式呈现,构建起了一个小巧的、现代语境下的院落式羌寨。

▲长方体和四棱柱构建的院落式羌寨©小隐建筑
Courtyard-style Qiang settlement constructed with cuboids and quadrangular prism ©Archermit

建筑材料也是从羌民居常用的石片、黄泥土转化而来,出于严苛的造价控制,石片墙以毛石贴片替代,黄泥土墙则以仿夯土涂料替代。走廊和阳台局部的木架装饰也都取自羌族民居中独特的木头构造。

▲梅宿主入口的毛石墙©存在建筑
Rough stone veneer wall at the main entrance ©Arch-Exist Photography

▲毛石和仿夯土的材料组合©存在建筑
The combination of Rough stone veneer and rammed earth paint ©Arch-Exist Photography

▲朴素的仿夯土几何体建筑©存在建筑
Plain and concise geometric forms with rammed earth paint ©Arch-Exist Photography

▲点缀在建筑阳台的木构©小隐建筑
Timber structure decoration at the balcony ©Archermit

川西的风景是大山大水的壮丽,是天高云淡的辽阔,是风土人情的原生。为了将美景引入室内,传统羌族民居的小窗户被替换为全落地玻璃门窗。

▲接待厅窗外的景色©小隐建筑
The view from the window of the reception hall ©Archermit

▲带天窗和落地窗的客房©存在建筑
Skylights and floor-to-ceiling Windows in the room ©Arch-Exist Photography

我们将更多的空间交给了自然,用不同主题形式的院子和连廊将各个功能区域连接。公区的接待、餐厅、茶室、酒吧通过水院和光院串联起来,两个院子强化了空间层次,同时也营造了更多趣味和闲散的氛围;

▲寓意“青梅煮酒”的水院©小隐建筑
Water courtyard originates from the traditional allusion “Warming The Plum Wine” ©Archermit

▲夜幕下的水院©小隐建筑
The water courtyard at night ©Archermit

▲光院日景©小隐建筑
The sunlight courtyard in daylight ©Archermit

▲光院夜景©存在建筑
The sunlight courtyard at night ©Arch-Exist Photography

“烘炕”模块单元的客房被三组半户外的楼梯分隔再通过“拱廊”串联起来,强化几何秩序感的同时,楼梯和“拱廊”亦成为独特的观景通廊。

▲以“烘炕”形式组合排列的客房区©存在建筑
Rooms are arranged in the form of “drying hearth” reinforcing the sense of geometric order ©Arch-Exist Photography

▲来自旧砖窑的光影形式©存在建筑
Design inspiration from the light and shadow on the corridor in the old brick kiln ©Arch-Exist Photography

▲光影丰富的客房走廊©存在建筑
Light and shadow along the corridor ©Arch-Exist Photography

▲串联“烘炕”的楼梯©存在建筑
Stairs connects“drying hearth” units ©Arch-Exist Photography

平屋顶延续了羌族人在房顶游戏休歇的传统习惯,成为公共的观景休憩平台,群山环绕的壮美之间,一盏茶、一杯咖啡或是一壶浊酒伴着鸟语清风,还有漫天的星河,十分惬意。

▲夜幕下的新式羌寨©存在建筑
Qiang settlement under a modern context at night ©Arch-Exist Photography

▲客房区夜景©存在建筑
Guest room area at night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梅宿之言以取自羌族民居“方形”和“梯形”两个最简单的几何原型,搭配羌族民居惯用的石、土、木三种建筑材料,重新塑造了一个融于自然又具有当代性的新式羌族民居聚落,将古老的羌族民居的意象以更加简练的几何语言表现出来。

▲夜晚的羌寨意象©存在建筑
Imagery of Qiang settlement at night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林中的梅宿©存在建筑
The Plum Villa stands among trees © Arch-Exist Photography

▲“烘炕”意象©存在建筑
Imagery of “drying hearth” © Arch-Exist Photography

▲梅宿客房内景©小隐建筑
Interior design ©Archermit

▲以建筑几何体原型设计的客房效果©小隐建筑
Digital visualization of interior design inspired by geometric imagery sources ©Archermit

▲以建筑几何体原型设计的客房效果©小隐建筑
Digital visualization of interior design inspired by geometric imagery sources ©Archermit

▲总平面图
General plan

▲首层平面图
Ground floor plan

▲二层平面图
Second floor plan

▲剖面图
Profile map

▲客房剖面及光影
Room profile and light and shadow


主创团队:小隐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潘友才
设计总监:杨喆(合伙人)
技术总监:陈仁振(合伙人)  
结构工程师:杜旭
设计团队:赵亚线、杨锐、冯煜桃、苟源君、胡沁梅、刘子轩、宋智颖、何仪、
施工图团队:福州盈创筑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业主单位:平武县光大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宏瑞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存在建筑、小隐建筑
撰文:潘友才、葛祥鑫、杨叶
项目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印象梅林景区
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
建筑材料:仿夯土涂料、毛石贴片、原木、聚碳酸酯板、竹竿
建成时间:2023年3月




凡注明“国际设计网”的所有文章,及本网站上的项目案例,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设计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